公 職 人 員 (香 港 ) 演 講 會 Club number:938673
Public Officers (HK) Toastmasters Club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, District 89 Division K Area K5 e-mail: hkpotmc2006@gmail.com
首頁最新消息關於我們溝通及領導課程語文運用活動照相館 (Good Times Gallery) 加入我們演講會相關網頁註冊
有感而發

歡迎各位會友及嘉賓在《你的留言版》留下你對本會及聚會的感受和寶貴的意見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A wonderful experience with the toastermasters in Seattle, US during September 2016 Trip.

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oastmasters Club 


Lake City Toastmasters Club (established 1949)


Notable Northgaters Toastmasters Club (established    )







各位會友:
第93次聚會的主题是〝大俠金庸〞。
你認為〝大俠〞是怎樣的一個人? 金庸又怎樣的一亇人呢?
讓我們從一個不武俠的角度去認識這位不一樣的大俠。
 劉兆機      2011/3/22 
皈依的心路——金庸與池田的對話       2006年10月11日
池田大作(1928年— ),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和宗教活動家。代表作品有《展望二十一世紀》(與湯囚比的對談集)、《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》(與金庸的對談集)、《敦煌的光彩》 (與常書鴻的對談集)、《社會變遷下的宗教角色》與B·威爾遜的對談集)、《二十一世紀的警鐘》  (與貝恰的對談集)及《世界市民的展望》、《和平世紀的倡言》等。
金庸(1924年— ),原名查良鏞,浙江海寧人。1948年移居香港,60年代創辦《明報》。1955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,共創作了15部作品。他的武俠小說將通俗形式與文化意蘊完美地結合起來,其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。代表作有《射雕英雄傳》、《天龍八部》、《笑傲江湖》、《鹿鼎記》等。
池田:金庸先生信奉佛教,且對佛學甚有造詣,先生皈依佛教,是緣于什麼呢?
金庸:我皈依佛教,並非由於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導,純粹是一種神秘經驗,是非常痛苦和艱難的過程。
池田:請往下說。
金庸:1976年10月,我19歲的長子傳俠突然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自殺喪命,這對我真如晴天霹靂,我傷心得幾乎自己也想跟著自殺。當時有一強烈的疑問:“為什麼要自殺?為什麼忽然厭棄了生命?”我想到陰世去和傳俠會面,要他向我解釋這個疑問。 
池田:是嗎?我可是初次聽到。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情只有當事者才可理解。我也是這樣,我曾失去我的次子。我的恩師戶田先生也有過這樣痛苦的經歷,他還年輕的時候,他的僅有一歲的女兒天折了,這是發生在他皈依佛教前的事,他曾經感傷地緬懷道:“我抱著變得冰冷的女兒,哭了整個晚上”。過了不久,他的夫人也撒手人寰,這使得他認真地思考有關“死”的問題。 
金庸:此後一年中,我閱讀了無數書籍,探究“生與死”的奧秘,詳詳細細地研究了一本英國出版的《對死亡的關懷》。其中湯因比博士一篇討論死亡的長文,有不少精湛的見解,但不能解答我心中對“人之生死”的大疑問。這個疑問,當然只有到宗教中去求解答。我在高中時期曾從頭至尾精讀過基督教的新舊全書,這時回憶書中要意,反覆思考,肯定基督教的教義不合我的想法,後來我忽然領悟到(或者說是衷心希望)亡靈不滅的情況,於是去佛教書中尋求答案。
池田:戶田先生也曾在失去長女及妻子之後的一個時期信奉過基督教,但是關於“生命”的問題,卻始終無法令他信服,也無法解答其困惑和疑問。您之所以認為基督教不合您的想法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不能解答“生死觀”的問題吧?
那次會晤,我們說過的康丁霍夫·卡列盧基先生曾經說過:“在東方,生與死可說是一本書中的一頁。如果翻起這一頁,下一頁就會出現,換言之是重復新生死的轉換。然而在歐洲,人生好似一本完滿的書,由始而終(沒有新的一頁)”。這也就是說,東方與西方的生死觀有著本質的不同,對於“生死觀”,您曾作過竭力的思考,當然也不會滿足於那種將人生視作苦讀和鑽研,殊非易事啊!
金庸:是啊!中國的佛經卷帙浩繁,有數萬卷之多,只讀了幾本簡單的入門書,就覺得其中迷信與虛妄的成分太重,不符合我對真實世界的認識,但還是勉強讀下去。後來讀到《雜阿含經》、《中阿含經》、《長阿含經》,幾個月之中廢寢忘食、苦苦研讀,潛心思索,突然之間有了會心:“真理是在這裡了,定是這樣”。不過中文佛經太過艱深,在古文的翻譯中,有時一兩個字有完全不同的含義,實在無法了解。
於是我向倫敦的巴利文學會訂購了全套《原始佛經》的英文譯本。所謂的“原始佛經”,是指佛學研究者認為是最早期、最接近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法的記錄,因為是從印度南部、錫蘭一帶傳出去的,所以也稱為“南傳佛經”,大乘佛學者和大乘宗派則泛稱之為“小乘法”佛經。
池田:能以漢譯的佛經和英譯的佛經相對照比較,才可以對之進行研究。
金庸:英文佛經容易閱讀得多。南傳佛經內容簡明平實,和真實的人生十分接近,像我這種知識分子容易了解、接受,由此而產生了信仰,相信佛陀(印度語文中原文意義為“覺者”)的的確確是覺悟了人生的真實道理,他將這道理(也即是“佛法”)傳給世人。
我經過長期的思索、考察、質疑、繼續研學等過程之後,終於誠心誠意、全心全意地接受。佛法解決了我心中的大疑問,我內心充滿了喜悅,歡喜不盡——原來如此,終於明白了,從痛苦到歡喜,大約是一年半的時光。
池田: 我希望您能原原本本地談談當時的心情。
金庸:隨後再研讀各種大乘佛經,例如《維摩詰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般若經》等等,疑問又產生了。這些佛經的內容與“南傳佛經”是完全不同的,充滿了誇張神奇、不可思議的敘述,我很難接受和信服。直至讀到《妙法蓮華經》,經過長期的思考之後,終於了悟——原來大乘經主要都是“妙法”。用巧妙的方法來宣揚佛法,解釋佛法,使得智力較低、悟性較差的人能夠了解與接受。《法華經》中,佛陀用火宅、牛車、大雨等等多種淺近的比喻來向世人解釋佛法,為了令人相信,甚至說些謊話(例如佛陀假裝中毒將死)也無不可,目的都是在弘揚佛法。
池田:《法華經》富於藝術性,有“永恒”,有廣闊的世界觀、宇宙觀,有包容千羅萬象一切生命空間的廣大。 其中許多警句般的經文有影像般的美,簡直可以說是一本莊嚴的“生命攝影集”,可以一頁一頁地翻傳的,那一瞬一瞬的書面如在眼前浮現。
金庸:我也是了解了“妙法”兩字之旨,才對大乘經充滿幻想的誇張不起反感。這個從大痛苦到大歡喜的過程大概是兩年。
池田:《法華經》是“圓教”。如果是從作為大乘經典最高峰的《法華經》來看的話,其他的佛經都可謂是各執真理一端的說教,一切經都可收納于“圓教”的《法華經》中,宛如“百川歸海”。您先學小乘佛經,然後研究大乘佛經,得出的結論為《法華經》是佛教的真髓,這確實反映出先生對於佛經的認真探索之精神。

金庸:對於我,雖然從小就聽祖母咏念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和《妙法蓮華經》,但要到整整60年之後,才透過痛苦的探索和追尋,進入了佛法的境界。在中國佛教的各種宗派中,我心靈上最接近“般若宗”。
(中國佛教文化資訊中心提供)   Back_to_Top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
Post-meeting_sharing_11.6.09


親愛的會友:

回想立秋前夕,與各會友相聚在「夏日炎炎」的晚上,一方暢懷分享消暑的良方,一方欣想到麗雲、彗敏、子仲及曉恩精彩的備稿演出,簡直是滿室清風,暑氣全消。 麗珊、正言、桂穎及章慧既溫馨又充實的評論,又是一服「德、育兼備」的涼茶! 各位同工雖然面對著炎炎夏日,亦各別出心裁地為聚會添加歡樂的氣氛。 眾人期待的杰文的語音文法分享,猶如一杯美味的楊枝甘露,使人回味無窮! 我們的「媽媽」余安美運用她敏銳的觸覺、細膩的分享,相信各會友必定滿載而歸,來日更上層樓。我衷心感激安美為這次聚會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!

今次聚會選出的最佳即興演講者、最佳備稿演講者及最佳評論分別為劉兆機、李慧敏及楊正言。 恭喜各位 (及我自己??)!

劉兆機
2009.8.19

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一日例會〈夢想〉會後感
 
〈夢想〉之夜,給人有家的感覺。家裡有的是甚麼?
 
第一有的是循循善誘、苦口婆心長輩的話。這些話絕不是批評,而是勸善。如陳杰文會友給我們在語音文法上的指導,確能夯實各會友的語言基礎,清除積習已久的文學誤解。我們不用花上一分一毫,只是抽點時間來出席聚會,便能獲得指導,在現今的社會中,在任何的地方都沒有這等化算的道理,但在家裡是例外的,因為家是不講理由的地方。
 
第二有的是愛心上的供應,為了提高即興演講的趣味性,各人都絞盡腦汁,會友中竟然有人在沒有應任何人的要求下,自掏腰包,預備毛公仔作禮物,送給即興演講的講者,在此,我們多謝楊澤勝會友的禮物。在現今功利如此的社會中,只是會友的其中一員,這樣作有原因嗎?在家是不講理由的地方。
 
我們在這個「家」裡,一年又一年的度過,每次來到例會,坐著舒服的椅子、享受清涼的冷氣和既美味又廉宜的晚餐,這都有賴負責的會友花心力地去的安排,有時候,她因要事纏身,不能參與聚會,但也要抽出時間,前來安排地方,前來只為安排地方,就如母親為子女安排生活所需,不問回報、仔細地、默默地工作。在此,我們多謝黃梅潔會友的服事。這裡真像一個家,家是不講理由的地方。
 
這個〈夢想〉竟然給我有家的感覺;這個「家」定可實現我們的夢想。
 
祕書
梁啟章    Back_to_Top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公職人員演講會在五月二十一日〈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〉的演講會確實使人興奮,使人按捺不住,操筆染翰一番,即「在心為志,發言為詩」的道理。例會精彩之處有三:

 一為承蒙重量級嘉賓蒞臨。候任80區總監馬仕廉先生,乘留港數日之便,撥冗光臨本會並作例會總結評論員。在評論中,馬總監對本會的觀察準確精煉,更傾囊相授演講技巧,使會友大有「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」之感,獲益良多;現任H區總監陳小慧小姐,遠道而來為我們會友作第十講的演講評論員,更放下身段,參與即興演講,為會友加添甚多歡笑聲;K區教育及訓練助理總監冼文駱先生也特來「觀戰」,吶喊助威,使例會生色不少。

 二為節目內容豐富、多采多姿。先有趙子鈞會友主持以〈人生如戲〉為題的即興演講,子鈞會友載演載講,帶出會議高潮,笑聲如潮,一浪接一浪,會友如痴如醉;後有李詠雅會友的第四講《冰的啟示》,暢談冰川之行,用有趣的經歷隱含精闢深邃的哲理;亦有陳杰文會友以普通話作第十講《砍價》,講授砍價祕訣,叫大家聽得目瞪口呆,大開眼界;黃梅潔會友以普通話闡述湖南山區之行的體驗,圖文並茂,沁人心脾。除了豐富節目的內容,更有更替使用的普通話和粵語,先後輝映、相映成趣,成就了公職人員演講會例會的獨有特色。

 三為延開兩席的開心晚宴,招呼那散會後意猶未盡的會友和嘉賓,人數之多,為近年罕見,說出了大家都極為享受公職人員演講會的活動,希望多留一點時間、多談一點演講心得、多見一回演講活動上的戰友。有兩位來賓非常受吸引即時申請了入會,加入公職人員演講會,加入演講會的大家庭,以共勵共勉在這裡一同學習、一同實踐、一同追求目標、一同享受成果、一同演出這人生的一台戲,這不就是〈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〉嗎?

 既是一台戲,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演好,演一齣使人快樂的喜劇!

 祕書

梁啟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《人生如戲》,是五月二十一日會議的主題,也許大家對這個題目非常感興趣, 在即興演講環節,無論會員或來賓都踴躍舉手,非常投入。

 李詠雅會友第四講《冰的啟示》帶我們進入紐西籣冰天雪地的奇異世界,有圖為證(見[難忘回憶]最後一頁);讓我們在炎炎夏日毋須長途跋涉也可以得到冰涼舒適的感覺。

 陳杰文會友莊而不諧敍述太太砍價奇招,令人捧腹之餘,也有錢落袋。

 黃梅潔會友介紹她服事湖南山區青少年的體驗,身體力行,希望大家感動之餘都能解囊襄助,(溫情人間助學協會 HSBC A/C No: 808-598270-001)。

 候任80區總監馬仕康先生為我們總結評論,在節目安排等給予寶貴意見,希望我們能更上一層樓。

 今次會議有多名初次出席的朋友,會後晚飯整整兩圍坐得滿滿,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充實而開心的晚上。

 (文:楊澤勝)     Back_to_Top

 




 











 
 


最新聚會詳情
2020/21 聚會議程及時間
精彩活動
有感而發
首頁最新消息關於我們溝通及領導課程語文運用活動照相館 (Good Times Gallery) 加入我們演講會相關網頁註冊